科技创新,成就大业。12月24日,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国赛在广州迎来巅峰对决,因疫情原因,本次赛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审方式进行。本次比赛427家入围企业分为14个小组进行比赛,其中4个初创组,10个成长组;共75位专家参与评审,每个小组由5位评委组成,从技术、市场、团队、财务等方面进行专业评审。最终,168家参赛企业脱颖而出,获得比赛“优秀企业”奖,其中有14家企业晋级全国总决赛。
群雄逐鹿
双创光芒闪耀赛场
“大赛组织井然有序,因疫情原因,几次调整时间,都能做到精准到人,作为参赛企业很感动。大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赛前有系列培训、指导,服务到位,我们受益匪浅。”参加初创组的企业——北京上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会峰表示。
对于企业今后发展,大赛也颇有裨益。孙会峰说:“通过大赛,项目得到很好的宣传和市场推广,同时也检验了项目在商业上的可行性,很多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企业后续的发展和战略调整。”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对于初创企业和团队来说是个非常好的展示、交流平台,赛前的路演辅导、实训对于创业者来说非常实用,通过导师辅导和创业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修正了项目计划书里的瑕疵、强化了演讲技巧,也引发了自身对融资、商业逻辑的思考,提升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认知。赛后在投融资对接、媒体推广、行业交流等方面也有相应配套,这些对于企业非常有益。”参加初创组的企业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总监陈亮表示。
对比初创组企业,成长组企业更显成熟。对于大赛,他们也有话说。“非常有幸进入本年度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总决赛。大赛中我们感受到了新科技迸发的力量,同时也感谢主办方能够提供这个平台,使更多优秀的企业有机会同台竞技、交流互动,让各企业增进了对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理解,也带来了很多合作机会。”参加成长组的企业北京阿丘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张辉这样说。
对于未来发展,他说:“新时代电子信息领域最关注的是处理问题的‘最强大脑’。在工业质检领域,如果把一台机器比作一个人,工业视觉相当于机器的眼睛,底层算法、软件环节则是机器的大脑,这些‘大脑’应用在生产线,可以帮助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减存。工业制造企业对AI的认知在不断加强,AI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已成必然。未来有很多挑战,我们还在路上。”
“通过参加大赛了解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创新方向及技术革新,收获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和技术,更是各个团队之间的完美配合。在创新的路上会有很多荆棘,但是大家有明确目标、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只要坚持最初的目标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感谢有大赛这样的平台可以展示我们的技术及产品,让我们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参加成长组的企业海王数据信息技术(天津)有限公司CEO薛超说。
画龙点睛
资深评委精彩点评
南京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象已多次担任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评委,他说:“今年入围的企业整体上数量更多,质量也更高。报名参加信息技术赛的企业有15000多家,最终只有427家入围全国赛,这些都是全国各地选上来的优秀企业,能够在一个平台上同时展示这么多优秀企业,是我们赛事影响力和凝聚力的体现。”
因为新冠疫情原因,今年企业都是线上参赛,但赛事组织井然有序。李象说:“我参与了好几届赛事的评委工作,今年因为疫情特殊一些,但比赛依然有条不紊,可以用‘紧张有序’四个字来概括。”
李象表示,在今年信息技术大赛上,人工智能、5G、集成电路相关项目比往届较多,新行业新项目层出不穷。
“这次比赛的项目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比较好,这也是我们投资机构愿意积极参与的原因之一。我们从投资的视角来看,这些项目都是非常有投资价值的。从我参与的这一组27个企业来看,我感觉至少有40%的企业有过融资经历,100%的企业是接触过投资方的,通过参加大赛,这些项目在和资本对接时的表述和相关能力都会增长。”大赛成长组一位投资界资深评委在接受采访时说。
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国赛是大赛最后一场全国赛。12月28-29日,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将在广州举行。双创火炬传递,总决赛必定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强强对决,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